第七百五十九章 清明年-《顽贼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谁不喜欢看?

    这玩意根本就禁不住。

    既然禁不住,那顺手赚点钱又有什么关系?

    何况……这仗动手的可都是咱的乡党!

    田弘遇在查禁铭文雕版的时候,不免对这铭文反复研究。

    他热爱钻营,这铭文让钱士升大出风头,对他来说也是个讨好钱士升的机会。

    不过田弘遇关注的不仅仅是风卷残云般的战役过程,更在于后面占了很大篇幅的阵亡名录,三千多个名字,各有来路。

    超过一半是喀尔喀蒙古贵族与牧兵,那些名字对田弘遇来说可以略去不看,因为他看不懂。

    虽然田弘遇也是武将,但他并非边将,在扬州当的军官,要说秦淮河上的美人那是如数家珍,但要说什么漠北漠南,一概不懂。

    但除了蒙古兵,剩下一千多人的来路和名字,田弘遇还能大概了解,毕竟他年轻时候也在陕西生活过,从那套名单里,几乎能盲人摸象地看出刘承宗的军队构成。

    田弘遇一通研究,发现刘承宗简直是大明的头号忠臣,你瞅这阵亡名录,刨了蒙古人,当阵战死的三分之一都是大明宗室啊!

    其他各营死在阵上的,边军出身或陕甘宁各地民军、生员出身的军兵战死,死因几乎都是被箭受创数处,只有大明宗室和少数出身辽阳的士兵,不是死战不退,就是格斗被伤。

    明显刘承宗手下的大明宗室,是在第一线与敌军真刀真枪的格斗啊。

    这不是主力,什么是主力?

    田弘遇在此之前都没想过,大明宗室居然这么勇吗?

    他觉得提督京营的曹化淳路子完全错了,调了周遇吉、黄得功等人操练军队,抽调腾骧四卫跟御马监抢人,权力斗争闹得不可开交。

    早知道宗室这么能打,还不如抽调各地贫宗操练勇卫营呢!

    实际上注意到宗室在刘承宗手下亮眼表现的不止田弘遇,随着铭文在京中传播开来,第二天就有官员在奏疏上建议抽调宗室建营京师,以御东虏。

    崇祯本来,也在两可之间,还想着等钱士升进京,仔细问问刘承宗宗室营的情况。

    他能理解刘承宗让宗室当兵,当兵总比像土贼张帜那样,一刀给杀了好。

    至少在刘承宗那,亲王郡王都没死……当然这也是崇祯讨厌刘承宗的地方,与其让韩王、肃王动不动就给朝廷上一些非常离谱的奏疏,还不如直接杀了呢。

    皇帝现在自己都怀疑,是我们老朱家的人,都适合当兵吗?怎么在你那里,那么厉害,能跟东虏八旗打个不落下风?

    他正琢磨要不要也学着组个宗室营试试,就这节骨眼上,唐王起兵了。

    先起的兵,后上奏疏要勤王。

    崇祯收到唐王朱聿键勤王的消息时候,朱聿键已经率领一千多人离开封地,汝南道周以典都劝不住。

    一时间天下震动。

    大明,只有想造反的藩王才会带兵离开封地。

    实际上崇祯得到了更准确的消息,朱聿键并不是单纯勤王。

    因为就在其离开封地南阳的半个月前,朱聿键先抓了两个王叔,将福山王朱器塽活活打死、安阳王朱器埈被打了个奄奄一息。

    造成大明崇祯年间张帜杀万安王以后,第二个被杀的郡王。

    在崇祯眼里,唐王本就不是什么贤王,而在其杀王叔、起兵勤王之后,更是将其就藩以来的一系列行为串起来了。

    其就藩以来,修高明楼,延请四方名士,并借由宗室换授之事不断上书干预朝政取得名望,强调藩王威仪,将内乡知县艾毓初、南阳知府陈振豪先后下狱,尽掌南阳大权。

    借着东虏攻入京畿,朝廷顾不上南阳的时候,杖杀王叔,这会儿又以勤王为由带兵北上。

    他到底要干什么?

    崇祯简直要被气炸了,但这会儿他是实在顾不上唐王,只得勒令其班师回南阳,想着等他回了南阳,待剿灭入寇东虏,再收拾他。

    就在这个时候,钱士升、高起潜一行,押运东虏首级,进京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